種一顆樹,為社會添加一份愛心
踏著春意黯然的腳步,新一年的植樹節又悄然而至。今時今日,隨著全球氣候變暖,水土流失嚴重等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,越來越多關愛地球生存環境的人加入到植樹造林,保持生態平衡的活動中來。植樹力量的不斷壯大能增添人們愛護樹木的氣氛,增加幾分對大自然的情感,提高人們愛林護林的意識,美化我們的家園,從而達到保護和擴大森林資源、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。
汕頭市美領食 品有限公司本著“每一天,生活更健康”的文化理念和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,積極加入到植樹造林這一工程中來。今年的“3.12”,在總經理陳林光先生的帶領下,美領公司全體員工奔赴潮州市富麗公園 ,參與由富麗公園倡議,富麗野戰基地、潮州在線網站、電影結,潮州戶外網、等共同發起2012愛心樹林植樹活動,該大型公益植樹活動以”種一顆樹,為社會添加一份愛心”為活動主題,在關注環境、倡導低碳生活的同時,更倡導“種一棵小樹,綠一方凈土,播撒一份愛”,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社會氛圍。活動所有募捐收入將捐給至德慈善機構,用于幫助潮州市社會弱勢群體。
大家為什么愿意在植樹節揮汗如雨地大植、特植樹木?植樹愛林的隊伍為什么不斷得擴大?歸根結底,在于人們環境意識和觀念不斷得轉變、提升,逐漸地認識到樹木對于人類的生存,對于地球的生態環境的重要行。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:
一棵50年樹齡的樹,以累計計算,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,200美元;
吸收有毒氣體、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,500美元;
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,200美元;
涵養水源價值37,500美元;
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,250美元;
產生蛋白質價值2,500美元;
除去花、果實和木材價值,總計創值約196,000美元。
統計顯示,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,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 04億多人次,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。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。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,中國森林面積為17.29億畝,活立木蓄積量為102.6億立方米,森林覆蓋率為12%。經過多年多方共同的不懈奮斗,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.2億畝,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.18億立方米,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.21%。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,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。
植樹護綠行動確實是一項能喚起公眾的節能、環保意識、生態意識,呼喚群體力量共同為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貢獻的工程項目。可是你知道植樹節的由來嗎?
我國的植樹節開始時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。解放前,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于北平,1929年移靈柩于南京紫金山,1930年國民黨政府曾定3月12日為植樹節。1956年,毛澤東發出了“綠化祖國”、“實現大地園林化”的號召。中國開始了“12年綠化運動”,目標是“在12年內,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,在一切宅旁、村旁、路旁、水旁,以及荒地荒山上,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,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,實行綠化。1979年,在鄧小平提議下,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。
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。19世紀以前,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,樹木稀少,土地干燥, 大風一起,黃沙漫天,人民深受其苦。1872年4月10日,美國著名農學家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,提出了設立重視節的建議。該州采納了莫頓的建議。這一決定做出后,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。此后的16年間,又先后植樹6億棵,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。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,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,并于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,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。
之后,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,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為植樹節;朝鮮每年4月6日為植樹節;泰國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;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;意大利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;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,但由于各地氣候差異,全國無統一日期;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;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;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,每年6月21日舉行;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……
下面讓我們來見識一下種樹活動在世界各地的風俗趣聞:
結婚種樹:幾百年前,南斯拉夫就制定了一項法律,規定每對新婚夫婦,必須先種植油橄欖樹70株。 日本鹿兒島等一些地區也有新婚夫婦要植樹的規定,樹旁立碑寫明姓名和婚期,植后50年方能砍伐,屆時植樹夫婦可舉行結婚50周年慶祝活動。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法令條文規定,第一次結婚要種樹2棵,離婚的要種5棵;第二次結婚必須種樹3棵,否則予登記。
添車種樹:在日本有一項特殊的規定,凡是私人增添一輛汽車,必須植一棵樹。這是因為,每輛汽車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氫化合物,還要發出噪音,而樹木則是天然的“消毒員”和“除音器”,所以必須種樹。
添丁種樹:在非洲坦桑尼亞 的許多地方,有一種“添丁植樹”的風俗,即誰家生了孩子,便把胎盤埋在門外的土地里,并在那里種上一棵樹,表示希望孩子像樹一樣茁壯成長。
家庭樹:波蘭的一些地方規定: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樹3株,稱之為“家庭樹”。
樹木銀行:為了防止建筑工程毀壞樹木,日本開辦了“樹木銀行”。凡施工單位,必須把清理場地挖出來的帶根樹木及時存入“樹木銀行”,在工程結束后,該單位必須及時把樹木取出來栽上,以保持原有的綠化面積。
求愛樹:在德國的波恩市,每年的植樹季節,小伙子要送給姑娘一棵精心挑選的白樺樹苗,親手把它栽好,以表達愛慕之情,人們稱之為“求愛樹”。
植樹造林是一項利國利民,造福子孫后代的工程,希望大家每年的植樹節,包括平時,積極倡導和調動各方力量,以各種形式的活動,用自己的能力和實際行動,為我們的地球,我們的國家,我們的城市的綠色行動添磚加瓦,營造一個溫馨,環保,低碳的和諧家園。
|